上次試過單張的PI高動態範圍效果,這次navyblue改用包圍曝光方式三張來測試。
我在下午六點左右到新營的天鵝湖,用腳架+包圍曝光(+-1)拍了下面三張:
(正常曝光)
(負1級曝光)
(正1級曝光)
上面三張因為上方光線太強,因此下半部都偏暗,尤其負1級那張下方已經到了剪影的程度。
回來後用Photoimpact11的高動態範圍的三張採樣方式後製,同時開啟以上三張,然後打開"高動態範圍"功能(詳見上篇),會看到以下畫面:
三張包圍曝光相片都納入採樣區,最後建立出來的"高動態範圍影像"就像下面這張:
(三張測試)
畫面上下方的光線都獲得平衡,天空裡的雲因為在三張採樣相片中取得最佳的樣本,因此層次明顯,這真是滿好用的工具。
如果以正1級那張作單張"高動態範圍"效果,結果像下面這樣:
(單張測試)
結果是光線也獲得平衡,但天空裡的雲的層次表現就比較差,可見用包圍曝光三張來後製,效果比單張好一些。
結論是:如果有時間、不嫌背腳架麻煩,還是用包圍曝光三張來產生高動態範圍相片,效果較佳。
我在下午六點左右到新營的天鵝湖,用腳架+包圍曝光(+-1)拍了下面三張:
(正常曝光)
(負1級曝光)
(正1級曝光)
上面三張因為上方光線太強,因此下半部都偏暗,尤其負1級那張下方已經到了剪影的程度。
回來後用Photoimpact11的高動態範圍的三張採樣方式後製,同時開啟以上三張,然後打開"高動態範圍"功能(詳見上篇),會看到以下畫面:
三張包圍曝光相片都納入採樣區,最後建立出來的"高動態範圍影像"就像下面這張:
(三張測試)
畫面上下方的光線都獲得平衡,天空裡的雲因為在三張採樣相片中取得最佳的樣本,因此層次明顯,這真是滿好用的工具。
如果以正1級那張作單張"高動態範圍"效果,結果像下面這樣:
(單張測試)
結果是光線也獲得平衡,但天空裡的雲的層次表現就比較差,可見用包圍曝光三張來後製,效果比單張好一些。
結論是:如果有時間、不嫌背腳架麻煩,還是用包圍曝光三張來產生高動態範圍相片,效果較佳。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