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上文:[台東.延平]鸞山森林博物館.鸞山部落生態之旅1-發現會走路的樹
走進阿凡達的世界,越深入越覺得人類的渺小,越覺得面對大自然應該要更謙卑。布魯參加台東延平鄉鸞山部落森林博物館的半日遊導覽行程,在發現會走路的樹之後,走入像桃花源般、沒有圍牆界限的森林博物館,最後的重頭戲就是在導覽人員帶領下,探訪阿凡達之路上的生命之樹。
續上文:[台東.延平]鸞山森林博物館.鸞山部落生態之旅1-發現會走路的樹
走進阿凡達的世界,越深入越覺得人類的渺小,越覺得面對大自然應該要更謙卑。布魯參加台東延平鄉鸞山部落森林博物館的半日遊導覽行程,在發現會走路的樹之後,走入像桃花源般、沒有圍牆界限的森林博物館,最後的重頭戲就是在導覽人員帶領下,探訪阿凡達之路上的生命之樹。
怎麼可能!!大樹會走路??不過這卻是台東縣延平鄉鸞山村布農族人代代相傳見證的奇景。
布魯在一月台東之旅時參加鸞山部落的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半日體驗行程,學習傾聽大自然的聲音,瞭解布農族人如何與自然和平共處,也見識到傳說中的"會走路的樹"與"生命之岩"。森林博物館其實不是一棟建築,整座鸞山部落後方的山都是博物館,或者整個大自然就是博物館。導覽人員說,只要我們把心門打開,就會發現博物館的廣大,布魯也在這兒上了寶貴的自然課。
台9線南迴公路經過公路局多年的努力,終於南迴改在108年底通車了,而到了台東的達仁、太麻里鄉的海岸公路也同步加寬拉直,使得西部南繞到東部,一下子便捷了許多。不過台東東南側的海岸線其實很美,只呼嘯而過實在太可惜了,布魯分享幾座台9線達仁鄉到台東市路段的觀景台,由南向北分別是南田觀景台、巴塱衛山忘憂亭、金針山日昇台、南坑觀景台、華源觀景台。這篇介紹南田觀景台及旁邊的飛行傘步道觀景台。
台9線南迴公路經過公路局多年的努力,終於南迴改在108年底通車了,而到了台東的達仁、太麻里鄉的海岸公路也同步加寬拉直,使得西部南繞到東部,一下子便捷了許多。不過台東東南側的海岸線其實很美,只呼嘯而過實在太可惜了,布魯分享幾座台9線達仁鄉到台東市路段的觀景台,由南向北分別是南田觀景台、巴塱衛山忘憂亭、金針山日昇台、南坑觀景台、華源觀景台。這篇介紹巴塱衛山忘憂亭、金針山日昇台。
台9線南迴公路經過公路局多年的努力,終於南迴改在108年底通車了,而到了台東的達仁、太麻里鄉的海岸公路也同步加寬拉直,使得西部南繞到東部,一下子便捷了許多。不過台東東南側的海岸線其實很美,只呼嘯而過實在太可惜了,布魯分享幾座台9線達仁鄉到台東市路段的觀景台,由南向北分別是南田觀景台、巴塱衛山忘憂亭、金針山日昇台、南坑觀景台、華源觀景台。這篇先介紹南坑與華源觀景台。
台灣現在的老街通常都太商業化了,攤位、招牌、遊客填滿老街,老街本來的特色反而不見了。
頭城老街是布魯近年走逛的老街中最樸實的一條,原本稱為頭圍街,現在改為和平街,目前保留的老屋不算多,但從清代的紅磚洋房,到日治時期的洗石洋樓都有,更有和洋風並陳的日式豪宅,反而商店攤位沒幾間。沒有商業物質干擾的情況下,逛頭城老街就多了一份專注和感受。
接上文:[宜蘭.頭城]遠望不如親臨--登龜山島.探索海上生態公園(上篇)龜山島登島、繞島篇
龜山島有八景+四景,號稱龜山十二景,大致上與火山地質地形、天氣潮流相關,在登島環龜尾潭及搭船繞島時,可以一一收集起來。不過布魯發現"龜山翹首"、"神龜戴帽"、"龜海出磺"與"靈龜擺尾"等景色,則要登上401高地才能看得清楚。
七千年前宜蘭外海發生數起火山噴發活動,造就了雄踞海面的龜山島。一百多年前,福建沿海及台灣本島居民開始遷到龜山島居住。四十多年前龜山島居民因為環境及民生因素,集體遷村到頭城大溪里,龜山島劃為軍事管制區。十九年前龜山島開放觀光,龜山島成為海上生態公園。很多年前,布魯就一直想登上龜山島,但一直沒有機會成行。今年八月,布魯感覺再不下決心去龜山島,就只能眼巴巴的看著網路上的龜山島美照,於是排除萬難前往,終於踏上龜山島,登上401高地,圓了多年來的一個願望。
在礁溪聖母山莊群峰的山腳下,地形、地理位置與氣候帶來豐沛的水量,涵養出終年流水潺潺的得子口溪,就在得子口溪的一條支流上,地形忽然陷落30公尺,溪水狂洩而下,造就了氣勢澎湃的月眉坑瀑布。
30公尺高的瀑布其實在台灣很常見,不過,要見到月眉坑瀑布可不簡單,得先走半個小時步道,再溯溪20分鐘,溯溪過程中經過地形險峻的潛龍峽,水勢較大時就會在此卡關,通過潛龍峽後月眉坑瀑布就轟然傾洩在眼前,想要看到瀑布的全貌,就得在20公尺內和瀑布正面對決,讓漫天飛濺的水珠濕透全身,此時的感覺就是一個"爽"字。難怪去過月眉坑瀑布的人會讚不絕口了。
布魯滿心期待的長途跋涉登上抹茶山,結果老天不但給抹茶,還加贈滿滿奶霜。
抹茶山是指宜蘭礁溪聖母登山步道終點聖母山莊所見的景觀,因為連綿的山頭滿佈箭竹,天氣好時像是鮮綠的抹茶冰淇淋,看著看著讓人的心都溶化了。
一月底的台東行,心裡惦著青山農場的櫻木花道,於是驅車上金針山,不料今年暖冬,本來應該要盛開的山櫻仍未開。老闆大概看到布魯的失望表情,好心告訴布魯青山農場其實也有暖冬替代方案,那就是賞花步道上花架廊道的跳舞女郎,已經盛大公演了。
跳舞女郎是一種花名喔!這種花原生於南印度,在春夏間開花,花形十分優雅,像一群翩翩起舞的女孩,所以叫做跳舞女郎,又因為花冠像舞者的鞋子,所以有個別稱叫舞者之鞋,英文也有個名字叫Doll's Shoes,都十分引人遐想。所以布魯眼睛一亮,立馬走入賞花步道尋找這一群跳舞女郎。
五年前布魯曾在部落格介紹過花蓮的秘境--花蓮山,事隔五年,布魯再遊花蓮,特地再探一次花蓮山,似乎秘境還是秘境,仍然人跡罕至,使得秘境得以繼續保持她的神秘。
花蓮山位於花蓮縣壽豐鄉,海拔77公尺,所以又稱作七七高地,是花東海岸山脈的北端末梢高地,山上有三顆三角點基石,分別是三等三角點728號、中研院三角點132號與林務局控制點。山頭原有國軍駐防,撤哨後現只留下二棟營舍,以及一座碉堡。其中較北邊的營舍位於花蓮山最高點,營舍樓頂平坦,正好是由花蓮山觀覽360度環景的最佳地點。向東望向無垠蔚藍的太平洋,向南回眸層巒疊翠的海岸山脈,向西俯瞰花蓮溪由縱谷汨汨北流,向北則可見花蓮溪出海口沖積的沙洲瀉湖,更延伸而去,則是花蓮市區櫛比鱗次的建築,與依傍在太平洋岸的花蓮港,而美崙山則默默的在港市之間,與花蓮山遙遙相望。
康芮颱風帶來超大豪雨,應該也會吹走好幾天的藍天。外頭下大雨,布魯整理起七月初花東之行相片,當時一路由屏東、台東到花蓮,很高興行駛在海線時天氣都不錯,當白雲飄進藍天,什麼煩憂都可以抛掉了。希望這些藍天能為好友們帶來一些好心情。
對於360度環景視野的超級展望,布魯向來是沒有抗拒力的,因此在又一次台東行時,三度來訪四格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