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杆是燈塔的一種,不會派駐管理員,建築結構也比燈塔單純,屬於簡易型的燈塔。不過位於新北市萬里區野柳地質公園內的野柳燈杆,卻因為其獨特的造型而有全台最美燈塔的稱號。
野柳燈杆於1967年建造完成,主要是為了輔助基隆燈塔的導航功能。燈塔設計概念取自野柳地質公園裡的燭台石,因此整座燈杆像是一個插著蠟燭的燭台,燈杆頂端有紅色火焰,底部白色的承燭圓盤又具有蔽曬功能,成為十分涼爽的休憩區,的確是很有創意及設計感的燈塔。布魯曾想,野柳最著名的地景是女王頭,為何不採用女王舉手持燭的造型呢?不過這樣造出來的燈杆,就有點抄襲自由女神像的嫌疑了。
造訪野柳燈杆,當然要順道觀賞一下大大小小的造型岩石,這些岩石經過海浪或風力的差異侵蝕作用,產生的唯妙唯肖造型,很能激發想像力,也讓人讚嘆造物者的鬼斧神工。
布魯便利貼 野柳燈杆(燈塔)資訊: |
||
燭台石之第一區
野柳地質公園內大概可分為三區,由入口到最大海蝕溝之前為第一區,屬於蕈狀岩、薑石及燭台石的主要集中區。最著名的燭台石就在這區的北方邊緣處。
第一區有很發達的蕈狀石,這顆蕈狀石像一個貪吃鬼極力的張開大嘴。
第一區的代表--燭台石,要經過三道不同的侵蝕作用才能成形,是十分難得的大自然傑作。
女王頭之第二區
第二區和第一區相似,都以蕈狀岩及薑石為主,但數量比第一區少,著名的女王頭就在此區。這區還有岩層中形狀特殊的結核,在海蝕作用下成為可愛的地景。
第二區的代表地景--女王頭,這位女王已經有4000歲了。女王頭屬於蕈狀岩,是差異侵蝕作用造成的奇景,不過女王的脖子被風蝕得越來細,希望她能挺住。因為排隊和女王合照的人超多,布魯遠是遠觀就好。
野柳燈杆之第三區
第三區是一般遊客較少進入的區域,卻是布魯此行的主要目標,因為野柳燈杆就座落在這區的最高點--龜頭山頂,而整座龜頭山是一座單面山,是兩側地層不等量被抬起所造成的。
往龜頭山的步道上,可見典型的單面山體形,一邊是斜坡,一邊則是陡峭的懸崖。
第三區有一處特別的豆腐岩景觀,遊客無法前往,只能由步道的高處下瞰。
第三區的最高點--龜頭山(又名野柳岬山),三角點在野柳燈杆旁的欄杆外,前往時要小心。
布魯此行最重要的目標就是野柳燈杆,這座燈杆是為了輔助基隆燈塔而設立的。
野柳燈杆的設計概念取自野柳第一區的燭台石,是全台造型最特別的燈塔。不過,布魯覺得,燈塔的燭台比較像是上面還插著一支蠟燭的燭台,而燭台石是放在桌上的老式燭台,上面沒有蠟燭,就燭台的造型而言還是稍有不同。
燈塔的燭台也像是一座衛星天線,天線盤下方剛好是很理想的遮陽涼亭,在這裡休息吹海風超涼爽。
燈塔旁有另一座高塔,是漁業通訊電塔,因為比野柳燈杆高得多,常被誤認為是燈塔。
第三區可抵達的最末端觀景涼亭,展望很好,在這裡吹海風看海景也是很棒的享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