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塔照光指引船隻方向,一般給人光明、和平的印象,然而台灣卻有一座曾有500名士兵駐守、軍事設施俱備的武裝燈塔,這就是鵝鑾鼻燈塔。
與公視名劇斯卡羅同樣故事背景的鵝鑾鼻燈塔,起源自美船羅妹號在墾丁外海觸礁後遇難。於是在1883年清廷建造鵝鑾鼻了燈塔,避免憾事再發生。現在更為了守護南台海域,裝上全台燈塔中光力最強、瓦特數最大的燈泡,鵝鑾鼻燈塔號稱東亞之光,完全名副其實。
爆藍的天空下,參觀鵝鑾鼻燈塔,白色的塔身與拱門側廊建築顯得格外耀眼。其實從圍牆外大門進入,布魯就發現它的與眾不同,圍牆外有壕溝,進燈塔園區要過護成橋;圍牆上有槍眼,對角上還有堡壘、砲台,這些是防備當時原住民與外國船隻滋事而設置的,於鵝鑾鼻燈塔是成為世界少有的武裝燈塔。
知道這樣的一層歷史過往,再參觀這座燈塔,布魯更覺得它的意義,遠不止是本島東西南北的最南燈塔了。
布魯便利貼 鵝鑾鼻燈塔: 自行開車:直接導航鵝鑾鼻,公園入口前有大型停車場。 順遊景點(鵝鑾鼻半島):台灣最南點、龍坑公園(需預約)、龍磐公園、水蛙窟草原、埔頂草原、砂島貝殼砂館、船帆石。 |
||
因為燈塔位於鵝鑾鼻公園內,所以要購買公園的門票(全票60元)才能進入,這也是全國唯二參觀要收費的燈塔(另一是野柳燈杆)。
由燈塔正門進入園區,會覺得怎麼要過一條橋,這也是全國唯一要過橋才能進入的燈塔。
原來鵝鑾鼻燈塔為了防衛的需要,建造時就在圍牆四周挖了深1.8公尺的濠溝,所以進燈塔要先過橋。
園區有12個四方形蓋子,下面是花崗石儲水池,這是上個世紀為了作戰時能持久防衛而設計的建物,竟然到現在還在使用。
燈塔四周的圍牆上都有四方形的槍孔,更證明鵝鑾鼻燈塔最早是一座武裝燈塔。
順遊鵝鑾鼻公園
公園園區內有2座形式類似的觀海平台,所見是台灣最南半島的礁岩海岸。
園區最遠但最美的景點是滄海亭,布魯強力推薦一定要走到這個景點。
滄海亭前有一處親吻石景觀,在海枯石爛的誓言下,兩塊巨有的礁岩是否真的親下去了呢?
結果老天爺似乎還沒有垂愛到這兩塊巨石,互盼了好多世紀,始終沒有親到對方。
公園內有許多珊瑚礁岩地形,由滄海亭續行回到售票入口剛好一圈,燈塔加上公園慢慢走拍,約費時一小時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