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看到的水圳通常在地面上,即使加蓋,仍然屬於地面上的水利工程。屏東縣來義鄉與春日鄉卻各有一條水圳從地底伸出,原來這是日治時期工程師鳥居信平的傑作,他與嘉南大圳工程師八田與同為日本著名水利工程師上野英三郎的得意門生。鳥居所規畫修建的地下堰堤,攔截豐沛的地下伏流水,藉由高低差導引到地面上,到現在都還嘉惠當地社區部落。
布魯和兩位好友六月中到春日鄉爬力里山,下山後就接著走訪這條功德沿續百年的力力溪伏流水圳。
布魯便利貼 力力溪伏流圳&二號進水塔: 交通資訊: 順遊景點:力里山、來義鄉二峰圳 |
||
力里村
春日鄉力里村位於力里溪旁,是一個以排灣族為主的原住民村莊,著名的浸水營古道和力里山都在力里村內。而力里溪又稱力力溪,是林邊溪的上游支流。
力里村是排灣部落,部落前有排灣族圖騰的意象及迎賓牌樓。
力里村部落中有一座伏流圳公園,但沒有太大特色,可直接前往伏流圳。
伏流圳明渠
日治時期的將近百年前(1925年),日人在水利工程師鳥居信平規劃下,在力里溪上游河床下構築地下堰,截取伏流水,並導引立里溪水,建造成南和圳,作為開墾耕地,種植甘蔗的水源,也同時供應鄰近多個排灣族部落的用水。這套伏流引水系統目前仍在運作中,雖然南台灣六月之前幾乎沒有下雨,仍然穩定的滾滾流出豐沛水源,可見這項水利工程造福地方良久。目前整套水利系統已經被屏東縣政府列為歷史建築。而烏居信平就是八田與一的大學學長,這對學長學弟對台灣貢獻真多啊!
伏流圳入口有一座涼亭,布魯和好友先去參觀水圳,再出來涼亭坐坐。
由伏流圳入口要先走50公尺才到明渠。
伏流圳入口處有一顆鋼標地殼變動基準點GC58號。
伏流圳由地底流出到明渠,明渠旁有100公尺的步道。
伏流圳的水經過天然地層過濾,水質超級清澈。
伏流圳由這個出口轉為明渠,開始可以供應附近多個部落的用水,到現在都還是最重要的水源。
看到伏流圳的清澈圳水,布魯和好友覺得不汲取一些來煮水沖咖啡太可惜,果然用圳水沖出的咖啡更好喝(可能加上一些心理作用^^),謝謝好友小郭的拍攝記錄。
第二號進水塔
力力溪水圳原本也汲取力力溪的溪水,因此在溪邊建造二座進水塔,目前還存在著第二號進水塔。進水塔是三層水泥與紅磚混合結構建築,第一層水泥造進水口,第二層紅磚造塔身,第三層則是水泥造控制室。雖然因為力力溪水位因素而不再使用,但這樣的建築卻很有特色而值得保留。
屏132鄉道旁的進水塔步道入口,步道有少部分損毀,進入者自負安全。布魯覺得小心一點走,安全無虞。
由入口要向下先走100公尺階梯步道。
由步道上方下來,到這個叉路,續向下入溪,可參觀進水塔全貌。沿不锈鋼欄杆橫向而行,至進水塔的第三層控制室。
通過天橋,就到進水塔控制室,但目前關閉無法進入,只能在外面參觀。
天橋下方是乾涸的蓄水池。
下到力力溪河床,才能看到進水落的外觀。遠方是通往舊白鷺部落的白鷺大橋。
在河床上觀賞進水塔全貌,是一座很漂亮的水利建築,從這個角度也可以看出,進水塔選的位置在溪邊突出的山壁旁,可以有效避免被大水沖毀的風險。雨季溪水暴漲時,就不要勉強下溪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