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在太陽硬是要拖到六點多的才願意下「海 」的七月,布魯再次前往雲林口湖鄉的成龍濕地,因為惦記著濕地上的夕陽,與環境藝術節作品相遇所迸出的美麗光影。
成龍濕地國際環境藝術節在林務局、縣政府、鄉公所的支持,與觀樹基金會的策劃下,到今年五月己經舉辦第八次了,每年都徵選國際環境藝術家到此創作,使用自然或回收材質,製作可以融入濕地生態的地景藝術作品。
這些作品因為材質不很堅固,可能經過一場大颱風就被摧毀,或在數月的日曬雨淋下就變了樣,但走過、欣賞過,在心裡留下美好的印象總是不會抹滅的。到了明年,新的作品又可以帶來一番新的氣象。
↑↓要欣賞左上角的「再生」,再先走過一條水上棧道,順道走入成龍濕地的生態。
↑↓木棧道的盡頭,是兩個大竹環,通過這個像是時光隧道的竹環,再見有心呵護的生態。
↑第二次造訪成龍濕地補拍「再生」,可惜濕地的水位下降,沒能倒影出愛心形。
↑狗狗在「再生」前像在等待著什麼。
↑入夜後的棧道像是一個渡口,引導迷路的人再次回到生長的地方。
↑↓「隨行」像一隻奇特的怪獸,隨行在濕地邊,守護濕地。
↑竹編的「隨行」內部是一個奇特的空間。
↑成龍濕地生態保育有成,使棲息在濕地的鳥類超過110種,不過布魯在濕地旁卻發現這隻不速之客——埃及聖鹮,牠因為體型大、適應力強、侵入性大,成為台灣鳥類生態的外來破壞者,這讓人對成龍濕地的生態發展起了憂心。
↑成龍濕地的水生植物以海茄苳為主,另有一種耐鹽植物容易被當作紅樹林植物——苦檻藍,其實花形優美,一點也不苦,而且顏色是桃紅色,一點也不藍。
↑↓「微妙的平衡」像在暗示生態一直保持著微妙的平衡,千萬不要破壞它。
↑↓「棲地四號-搖籃」,是布魯最欣賞的作品,竹子編成的新月,也是鳥類棲息的搖籃,竹架裡還真的可以讓鳥類築巢,難怪黃頭鷺也愛它了。
其實最讓布魯欣賞的,是這些藝術作品的產生,都是藝術家設計後駐地施工,其間由成龍社區居民一起參與、協力完成的。所以包含作為骨架的竹材、當作基礎的蚵殼都取自於當地,不只材料環保,人力也很環保,而且施工中又可凝聚社區的向心力,藝術家與居民也能藉此互動相互影響、提升,我想這是一種最棒的社區營造方式了。
布魯便利貼
交通資訊:台61快速道路下247K口湖交流道,轉向南走快速道路下方平面道路(台17省道)向南,至台17里程105.9K處右轉入小產道,即可到達成龍濕地。或至106.2K右轉雲131號道路,先進入成龍村莊內,再繞至村後至成龍濕地。
閱讀布之選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