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嘉慶年間,西螺原本有一座文昌祠,後經當地振文社及地方人士集資改建為振文書院,幾經修整而延續至今。現存書院的主建築是光緒年間改建的,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是雲林縣四大書院之碩果僅存者,所以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蹟。

十一月中到西螺走走,發現西螺實在是個很有料的小鎮,古蹟、老宅、老街、小吃,充實了這小鎮的內涵,使西螺成為值得一遊的好地方。這篇就先來介紹振文書院。



1.
振文書院原本沒有山川門,現存的山川門是民國74年列入三級古蹟後,由政府增建的,使書院的形制更完整。山川門採燕尾脊式建築,正脊上有像是太陽的火炬,可鎮災避邪。 

 
2.四座垂脊的尾端各有一位仙人,意思是四仙指路,可加官進祿。兩旁的角脊各有一隻陶燒鰲龍,有鯉躍龍門、獨占鰲頭的含意。 


3.山川門的左右墀頭山各有一隻螭虎,也可以鎮災避邪。
 

4.山門中央鰲魚造型的雀替,也勉勵讀書人努力以躍龍門,木作的雕工精美。 
 

5.精雕細琢的振文書院匾額,以及層層疊疊的斗拱。


6.
高座的石鼓(門枕石),和淡水鄞山寺前的那一對很像,都有樸雅之美。

7.正殿正脊上有麒麟背河洛,燕尾上有四規帶,垂脊前也有四仙人,祝人加官進祿。和一般寺廟上的福祿壽三仙及兩條龍不同。


8.
振文書院正殿的御路石。御路石只供皇帝或神轎通過,所以多半刻成龍形。一般寺廟的御路石刻的是五爪的龍;而孔廟或書院主祭孔子,因為被司馬遷的史記尊為諸侯,所以刻成四爪的龍。


9.
正殿內的橫匾「千秋書祖」是鎮院之寶,由嘉慶18年保留到現在,已經將近200年了。


10.
正殿內最精采的木雕就屬步通樑上的獅座,這是由內向往看,左手方步通上的一對獅座,線條渾圓厚實而有威嚴。樑上花鳥圖的筆法也不俗。


11.
由內向往看,左手方步通上的獅座,雕工一樣渾實。


12.
比較一下,左右邊的獅座有沒有什麼不同?其實左右獅分別代表公獅及母獅,哪隻才是公獅呢?有興趣的朋友請猜猜看囉!


13.
正殿內的瓜柱瓜筒,厚實而不花俏。


14.
面對正殿的右邊有一口井,從開鑿至今已經超過200年,早期直接用杓子就可以舀到水,不料到民國80年竟然乾涸了。


15.
正殿側後方的廂房原來是老師的起居室,因此以一木門隔開,成為另一方悠靜的空間。


16.
日據時期修建的廂房,寺廟或古代建築的窗框直欞一定是奇數,代表陽,隔開的空間成為偶數,代表陰。


17.
書院外左右各有一座字紙亭,是古人因為愛惜字紙而設置的。連榕樹也修剪成亭狀,令人佩服。

每逢考季,就會有大批考生將准考證影本送到振文書院祈求好運,是書院最熱絡的時節,但平時來訪則十分清幽,書院對面還有一座小巧的公園,可以延伸散步,是到西螺遊憩的一個好地方。


延伸閱讀:
書院風華西螺振文書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布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