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西螺崇遠堂創建於清道光年間,西元1928年遷建於西螺與二崙交界的現址,經過民國76年的整修,而成為現在的樣貌,是西螺廖張氏的家廟,也是全台三大宗祠之一。 

為何廖張氏會同祭在一座宗祠呢?相傳在元末明初時期,廖家先祖廖化只生一女,因此招贅張愿仔為婿,並視為養子,改名廖元子,多予扶持。後來廖元子報恩為廖家盡心盡力,死時告誡子孫「生當姓廖,以光母族,死當姓張,以存子姓」,所以後來遷到西螺的廖氏家族,都在生時姓廖,死後改姓張,以示不忘本的族風。 

崇遠堂的大在於形制的完整,也在於它在台灣傳統建築之美的精采呈現,現在就請大家跟我去瞧瞧這座大宅院。


1.崇遠堂的山川殿是面闊五間重簷式建築。五間,由中而左,為明間、左次間、左梢間;由中而右為明間、右次間、右梢間。一般廟宇只設三間的門面,崇遠堂設五間,不愧是大姓大戶的作法。山川殿前的榕樹被修剪成毛毛蟲模樣,十分可愛。


2.山川殿正脊上方的福祿壽三仙,是剪黏作品。


3.大門的龍柱,出門左邊的是雄龍,稱作虯龍;出門右邊的是雌龍稱為璃龍。浮雕之外加上淺色彩繪,為龍柱增色又不致太花俏而失莊重。


4.正門上方的匾額,及裝飾意涵大於結構實質的如意斗拱。



5-7.崇遠堂門柱對聯的書法是其一大特色,各種書體兼備,除了五對門聯外,幾乎每根柱子也都刻上對聯,連過水廊柱上也刻上悠雅的行草。






8.正門的石獅,出門左邊的是帶串錢的公獅,右側的是戲小獅的母獅。


9.有別於其他廟宇以「殿」為次序作柱形變化,崇遠堂乃是以「間」為基準造法,明間最尊,採用龍柱、圓柱或梭柱,次間為八角柱,梢間及廂房為四方柱,眾柱林立,形成柱林。


10.山川殿明間的圓柱除了塗上大紅色漆的正圓柱,還有採上下兩頭較中間細的形式的「梭柱」,同樣是圓柱,也要求變化。門上的門神彩繪筆法不俗,我最喜歡置頂圖梢間兩扇門上的彩繪,左右各有手持蓮花、足踏青雲的金童玉女立像。正門內上方「和氣致祥」的匾額筆力遒勁,也是張廖家祖先留給後代的期勉。



11-12.
崇遠堂在樑架的裝飾上表現十分豐富,過水廊的大通二通上也著上蘇式彩繪。





13.正殿的樑架最為華麗,不但三根通樑加上彩繪,坐斗採用幾近包樑的趖瓜形式,瓜柱和通樑間的橢板也很講究,大概可以用雕樑畫棟、山楶藻梲來形容了。


14-15.正殿前的步通上方,以一獅一象兩隻雕像扛柱座取代瓜柱,左右步通上也分公母獅象,獅扛柱的裝飾形式較常見,一獅一象的形式也算是崇遠堂的特點了。獅象之上的柱座也雕上故事像,步通下的「員光」則雕了三國故事,一樣十分精采。




16.連次間前的步通上方也作了繁複的雕刻裝飾,令人嘆為觀止。


17-20.正殿樑柱間的「雀替」很不甘寂寞的表現著,每一隻龍(或鰲)形雀替都有不同造形,而且神情也不一樣。









21.除了龍形雀替,崇遠堂也有穿雕故事的雀替。



22.崇遠堂建築不遺漏每一個細節,因此這出檐下的「垂花」也就不只是垂雕一朵蓮花。


西螺崇遠堂的作為一間宗祠,卻能有如此繁麗典雅的建構,可見西螺張廖氏家族後代頗為興盛。崇遠堂每年春秋舉行兩次宗族祭典,成為西螺張廖氏家族的年度盛會。平日也有人整理維護,因此環境十分乾淨清爽,也提供到西螺一遊的人一個欣賞傳統建築之美的好去處。


交通資料:

走西螺往二崙的154縣道,約在2.1K大圳前左轉產道,隨即再右轉入崇遠堂牌樓,即可抵達崇遠堂,車停在堂側停車場再步行進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布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