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取自TVBS新聞台7/18,請看完本文再作定論)

行杯 7號塑膠、保麗龍裝熱飲易有毒!」這是昨天下午在TVBS新聞台上看到的一則新聞,主要內容是:「
環保意識抬頭,有人推廣自己帶杯子,減少環境負荷,但專家說,保麗龍杯,還有另外一種雙酚A塑膠杯,也就是瓶底、瓶身編號7號,都不要裝熱飲。至於市售的隨行杯,最常見材質是耐熱樹脂,可以承受一百度高溫,不鏽鋼杯裝酸的、熱的、冷的都沒有問題。專家還提出警告,連隨行杯都要注意,雖然杯體是耐熱樹脂,不過承受的溫度有限,超出標準,恐怕會釋出有害的化學物質,危害人體。

今天早上又在民視新聞上跟著看到「買熱飲倒隨行杯小心吃進毒!」的標題新聞,主要內容是:
『為了講究環保,現在飲料店祭出,自己準備杯子可享優惠折扣。不過,民眾得注意了,專家就發現市面上許多塑膠製的隨行杯,標示材質大不同,有些杯子在裝熱飲時,容易釋放出環境荷爾蒙「雙酚A」,長期下來可能會對身體造成不小傷害。但編號7PC耐熱材質,儘管可以耐溫100~300度,但卻容易釋放環境荷爾蒙「雙酚A」。』
 

這兩則新聞顯然是指同一件事,就是「為了環保而使用隨行杯可能有害健康!」的問題。現在新聞台競爭大,新聞需求量也大,因此記者大人們必須時常挖掘一些新聞,而甲新聞台播出某新聞,其他新聞台也就常一窩蜂的跟著也去採播同主題的新聞,因此除了這兩台,NOWNEWS及公視也採播了主題相近的新聞,只是沒有提到編號7的塑膠。辜且不去討論新聞台的商業手法,回到這篇文章的主題,TVBS和民視的這兩則新聞有沒有問題?
 

以上兩則新聞都指出編號7的塑膠杯會溶出雙酚A(BPA),有害健康,所以不要使用。編號7的塑膠其實指的是塑膠回收時為了方便分類而作的編號,現行的塑膠回收分類有7類,分類的情形可見下面引用的分類表:
 

(取自台灣德國萊茵網站)

首先,雙酚A會影響生理與發育,是醫學界公認的結論,但是溶出多少的雙酚A才會產生不良的影響,則是到現在都還沒有形成強而有力的論證,以致於衛生署到現在也不敢冒下定論而採取管制的措施。事實上,我們的生活環境本來就有雙酚A的存在,人體裡也有雙酚A,所以使用塑膠回收編號7裡的聚碳酸脂(PC)材質的杯子所喝到溶出的極微量雙酚A,可能都還不及我們平常自然吸收到的量,這樣的話有必要把聚碳酸脂(PC)的產品當成毒器立刻丟掉嗎?
 

不過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所以也不敢百分之百說聚碳酸脂(PC)的容器沒問題。但問題又來了,是不是回收編號7的容器都是聚碳酸脂(PC)呢?回收編號7是指不屬於編號1~6的其他類(OTHER)塑膠容器,塑膠細類有數千種,只要不是1~6類,全都歸入第7類,這裡面除了聚碳酸脂(PC)之外,還包括了ABS樹脂、壓克力、聚乳酸尼龍玻璃纖維強化塑膠等等材質,而同樣的聚碳酸脂(PC),有些廠商也改良產出無溶出雙酚A的產品。所以不能說編號7的塑膠杯=聚碳酸脂(PC)產品=有毒產品,不然就是以偏蓋全,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了。
 

其實這個問題在幾年前經由網路信件轉寄,已經鬧過了一次,造成人心遑遑,許多人在看到某電視台新聞跟著起鬨報導:「應該把上頭出現PC字樣,或標明7號塑膠的塑膠製品,全部丟掉」之後,真的把一些高級的沒有問題的產品也丟棄不用。想不到經過了這麼幾年,記者大人沒有好好釐清的問題還是沒有查明,又害大家惶恐一次。新聞接受者(觀眾)一般都相信新聞台的報導,所以一則新聞看進觀眾的眼裡,經過口耳相傳聽進家人朋友耳裡,一傳十、十傳百,影響力實在驚人,所以新聞台和記者大人們,實在應該以更謹慎的態度來製播新聞。我的工作和塑膠完全無關,只是很訝異這樣的新聞竟然會接二連三的採播出來,親愛的朋友,如果這兩天你的編號7水壺或隨行杯已經被丟進資源回收袋,趕快去翻回來吧!
 

※關於雙酚A與編號7的塑膠產品的延伸閱讀: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8101701399

http://ecogoodies.blogspot.com/2009/06/blog-post_1299.html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9060301798&q=1105052100773&p=7%E8%99%9F%E5%A1%91%E8%86%A0

http://www.nalgene.com.tw/why.html  

http://www.easy-outdoor.com.tw/article.php?id=12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布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